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完善本市跨区域为老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1-09-16 来源: 上海政协 作者:佚名

  

  近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为老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为老服务类型、资金来源不清晰,费用结算差异明显,引发老年人心态不平衡。一直以来,由于上海各区、街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在老年助餐、送餐上门、日间照护等各项基础及增值型为老服务的各类补助(资金来源为财政或社会募捐)上差距明显,使得即使相邻街镇一顿老年助餐的实际支出也能相差20%以上。这种结算金额上的差异,在餐费结算现场就会直接显示,易引发非居住地户籍老人的心态不平衡和攀比心理问题,增加了街、镇两级开展为老服务工作的压力。经了解,老年群体普遍不了解其所享受的为老服务中,哪些是基础型为老服务,哪些是增值型为老服务;也不了解哪些为老服务是由市或区级财政统一补助,哪些为老服务是由各街、镇通过社会募捐、企业赞助自行筹集资金。老年群体普遍认为,既然都是为老服务,肯定都是政府出资,大家都应享受。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非居住地户籍老人心生不满,也影响了基层为老服务的有序、公平开展,一些原先为老服务补贴较高的街镇也不得不降低补贴力度,以平衡不断涌入的待享受服务人口与实际筹措资金的缺口,形成了不必要的“蟹篓效应”。

  爱心企业捐助善举的展示和介绍不够,影响捐助企业积极性。街镇特色增值型为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多为企业捐助。从上述老年群体对于为老服务补贴来源不了解的现状分析,可发现当前对于爱心企业捐助善举的展示和介绍不够,这一问题已降低企业对于树立正面企业形象、追求社会效益的预期,影响了企业长期捐助为老服务的积极性。

  为老送餐服务有待改进。目前负责送餐的人员系社区专门招募的社会人员,在助餐点取餐后骑电动车将盒饭逐一送至需就餐老年人家中。但为了送一批盒饭就专门聘请送餐人员,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效率并不高,且送餐人员车上配备的并非专业的送餐箱,送餐时间也偏长,存在保温差、细菌易繁殖的安全性风险,不能保证将热腾腾且符合安全条件的盒饭迅速送到就餐老年人手中。

  要解决这些问题,须尽快完善上海跨区域为老服务体系,具体而言,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市级层面应梳理当前街镇开展各项为老服务的类型,规范资金来源。明确哪些类型属于基础型为老服务,哪些属于增值型为老服务。在精准分类的基础上,明确不同类型为老服务的资金保障来源和合规筹资渠道,基础型为老服务由市、区财政按统一标准实行保障,增值型为老服务由各区及街镇根据自身财政自筹资金进行保障,并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尽快改进为老服务支付模式。借鉴支付宝、微信支付发放消费补贴的一些做法,在为老服务科学分类及资金来源规范化的基础上,推行养老服务支付一卡通模式,明确享受上海市为老服务的老年人都应通过一卡通进行结算,支付优惠在前期即可给予一定比例。老年人根据户籍开卡享受户籍地为老服务补贴标准,实行“前台统一显示消费金额,后台扣除实际补贴”的方式,以此解决各区、街镇为老服务补贴差距引发的心态不平衡及攀比心理问题。

  加大对爱心企业捐助善举的宣传力度。各企业捐资的助餐点和其他为老增值服务的场所都应明示各类服务是由哪些爱心企业捐资,这样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使非居住地户籍老年人了解街镇为老服务资金来源的差异。

  鼓励由外卖公司负责送餐。外卖公司有丰富送餐经验的骑手、专业的送餐保温箱,骑手通常熟悉当地社区的地形和路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用专业的设备将盒饭安全高效地送到就餐老年人手中,并且骑手取餐送餐均由外卖公司系统全程监管。可通过原爱心企业赞助的费用,购买送餐服务,解决送餐经费问题。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协主席)


原文链接:http://www.shszx.gov.cn/node2/node5368/node5382/node5400/u1ai108994.html

上一篇:论凝聚共识

下一篇:传承延安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