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传本领 强技能 稳就业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 实习记者 张涵博

  又到高校毕业生求职旺季,最近,西安一家科技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陈妍忙得“团团转”。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收到了1000多份简历,目前已完成简历筛选、笔试、一面流程。”陈妍介绍,初筛未通过的求职者,大多属于专业不对口。在面试过程中,还筛选掉了一批实践经验明显匮乏的求职者,“他们入职后培养成本会相对较高,这也是我们的主要顾虑。”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千家万户,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1月2日,省政协聚焦“促进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在会前征集的交流材料中,省级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基层政协就此提出了许多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省政协委员、西安科技大学教授李侃社认为,当前我省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特色优势,存在“千校一面,万人同性”的现象。他建议各高校优化调整培养方案,从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才、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规律出发,突出特色,强化综合素质、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培育和造就适销对路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劳动力”。
“招聘单位招不到人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并存,究其原因,是因为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毕业生培养的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适应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在材料中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应主动走向社会,更多地向用人单位听取建议。及时采集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积极开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省政协常委、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赛云秀认为,高校要不断研究完善就业与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改革的联动机制,对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过低的学科、专业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撤并和调整,用招生计划的分配杠杆进行专业调控,真正发挥其引领学科专业调整、倒逼培养模式改革的作用。
“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是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西安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建议,要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实训体系,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政府应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大学生企业参观实习基地,鼓励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师徒制度,并给予接受实习的企业适当的财政补贴,让学生对产业有体验和认知。
在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的当下,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联动,有利于提供毕业生就业的“多维驱动力”。省政协委员、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党委书记燕林豹建议,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大学生试验实训基地,利用中试生产线等起点高、成本小、贴近市场的实训形式,尽早让大学生接触企业,了解生产线和产品的工艺流程,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不断建立健全支持青年就业见习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对毕业年度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咸阳市今年新征集发布就业见习岗位近2400个,安排未就业毕业生上岗见习766人,按标准给予见习补贴,对提前签订劳动合同的见习单位,一次性给予剩余期限见习补贴,目前全市见习留用率保持在60%以上。
咸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当下高校毕业生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全市医学、教育、会计等7个专业未就业毕业生达2256人,占未就业毕业生总人数的75%以上。为此建议,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有机衔接,增加针对性的专业设置,扩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实习项目,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贴合教育抓引导、聚焦实践抓养成。”省政协委员、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建议,在我省高校加快推进建设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方案,把教育和实践贯通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管理自身职业生涯的能力和相应的求职技能,全力构建“好就业、就好业”的稳就业态势。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zxhy/ydxszth/439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