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绿色蓝色成为云南最亮丽的底色 ——云南努力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综述

发布时间:2022-01-2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 作者:佚名

  ■记者刘娜

  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启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开展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5.04%,均居全国前列;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彻底转变,水质总体平稳向好;建成一批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城乡环境和面貌焕然一新;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机制更加健全,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具体行动,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美丽云南建设,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蓝色成为云南最亮丽的底色

  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成为大理一张新的旅游名片,也是一处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可以很好地欣赏到"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风光,漫步或骑车沿着洱海边畅游,可以享受大自然给予云南人的恩赐和美好。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边“立此存照”,云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开启了一场保护与治理的攻坚战,洱海水质下滑趋势得到根本性遏制。在2021年COP15召开前夕举办的“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论坛选址洱海,正是对大理洱海治理成果的肯定。

  每到冬季,云南人微信朋友圈中的蓝天白云、绿树繁花总会让全国人民艳羡。绿色、蓝色是云南最亮丽的底色,也是世人为之向往的颜色。COP15前夕,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火遍了各类社交媒体,“大象家族”的云南之旅不仅折射出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更是云南长期以来崇尚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万物生灵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云南聚焦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目标,全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实抓细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以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重点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同时,我省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作为滇中重点林区之一的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近年来,双柏县立足生态优势,探索出“生态+产业”“生态+扶贫”“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实现了生态与产业、农业与农民的“共富”“双赢”。

  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建成中国最美丽省份、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按照省级引导、地方自愿、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推进的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开展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同时,我省始终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统筹安排、协同推进。省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成立以来,聚焦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不断加快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稳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

  以法治之力护航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10月1日,《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实施细则》的出台,有助于我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营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氛围,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省生态环境厅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保护地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着力解决自然景观破碎化、保护区域孤岛化、生态系统连通性降低等突出问题;加强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极小种群物种和重要遗传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和恢复。

  省林业和草原局将全面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开展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恢复,着力构建人象和谐,努力打造“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争取设立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结合《实施细则》中的具体措施要求,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出力。

  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政协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词语多年来已成为各级政协和委员关注的热词。1月19日,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在昆明开幕,会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工作回顾与目标任务中的“双重”重点。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省政协系统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绿色发展建言资政。现场考察滇池违规违建整治情况,积极助推做好整治工作。以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与利用、湿地保护等为主题,开展专题协商和重点视察,助推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认真开展六大水系及牛栏江、赤水河(云南段)河(湖)长制工作的督察督导,指出44个问题,提出52条对策建议。

  据有关报告,2021年,省政协围绕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提案57件。其中,推进国家生态省创建、构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和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偿标准、推进重大基础工程创面生态修复等建议,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关于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整电力产业结构等建议,被吸纳到“十四五”能源科技新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

  2022年,省政协将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主题,召开主席会议重点关注问题情况通报会,继续开展“六大水系”和牛栏江、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河(湖)长制督察,落实林长制督察工作,为云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政协智慧”。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sej1/26331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