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07-22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九个必须”,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第五条“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里主要就三个方面进行理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化;需要弘扬什么样的传统;如何弘扬传统。

  一、什么样的中国化:三个维度

  一是存在状态的中国化。事物在什么地方,只有跟所在地方相适应,才能生存发展,这是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同样是伊斯兰教,在土耳其、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不同国家就各有特点。可以说,宗教能在多大的层面上与所处地区相适应相融通,就决定了宗教能够在多大层面上生存与发展。

  二是自觉适应的中国化。只有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更好生存发展。中国化不是对我国宗教的特殊要求,而是对一切生存于斯、发展于斯、安身立命于斯的事物的有益倡导。提出宗教中国化,就是做符合自然、社会规律的事,使之成为宗教界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行动。比如近年,中央社院集中全国政界、学界和教界力量,编撰《新时代伊斯兰教中国化读本》,伊斯兰教界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读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伊儒会通”历史经验为借鉴,从理通道合、修身立德、齐家睦邻、乐群爱国、天下和谐等五个范畴出发,力求对伊斯兰教义作出新时代的诠释。

  三是动态发展的中国化。宗教在历史上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宗教也要继续中国化。当前的宗教中国化,就是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进一步推动中国化。一方面,宗教中国化永远在路上。一个充满勃勃生机、内在活力的中国永远在路上,宗教中国化当然也永远在路上。另一方面,传统永远在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今天是昨天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成为明天传统的开端。

  二、什么样的传统:四个特点

  推进宗教中国化,弘扬中华文化。在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宗教的优良传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是与时俱进的偕时精神。道教《云笈七签》提出“与日俱新”;佛教把“契理契机”作为弘扬原则。正是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中国因时因地因人生存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与时俱进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它存在的深度与广度。

  二是政主教从的体制保障。中华文明形成人文为主、宗教为辅的人本主义引导神本主义的模式,几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西方历史上政教之间二元长期争霸的困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宗教界人士以自身的崭新面貌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是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良好示范。

  三是多元通和的文明气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作为佛教中国化的重要经典,《坛经》明确提出“此法本无诤,诤则失道意”,更不用说恶意相向、刀兵相见了。多元通和,才能成其久。

  四是天下为公的人文追求。明清之际“伊儒会通”译著家十分难能可贵地提出:“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天下为公,才能成其高远。

  三、如何弘扬:三个抓手

  一是共同拥有的传统。儒、释、道各家有自身的传统,也拥有共同的传统。在历史上,以儒家为主导,包括名家、法家、佛、道、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内,形成了共同的传统。比如在“伊儒会通”的历史进程中,著名学者刘智就是以共同的传统为基础,他“览遍诸家”“八年……儒者之经史子集及杂家之书阅遍。又六年读天方经,又三年阅释藏竟。又一年阅道藏竟……继而阅西洋书一百三十七种,会通诸家而折衷于天方之学。”学者评价明清之际的“伊儒会通”不但是中国伊斯兰教思想史的一个高峰,同时也成就了世界伊斯兰教思想史的一个高峰。当代的共同拥有的传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样文化共生共荣共创的传统。五大宗教的民主制度改革、反帝爱国运动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我们宗教界共同的财富和传统资源。

  二是共同建设的传统。历史上形成了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主流和传统,这是中国各族人民、诸家文化共同创造的。在“伊儒会通”的历史进程中,穆斯林也诗云:“僧言佛子在西空,道说蓬莱住海东;惟有孔门真实事,眼前无日不春风”。所以中华文化主流,是各家各派共同参与和建设的文化主流和传统。

  三是共同弘扬的传统。并不是所有传统都要一视同仁地弘扬,这需要我们有比较、有甄别、有选择、有引导,更好更正确地弘扬优良传统。因此弘扬传统,是传承,也意味着选择和创造。中国化的过程,也正是各个宗教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适应所在社会的历史过程。

  中国化不仅是各宗教的历史使命,也是各宗教完善自身的历史机遇。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化,是宗教获得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宗教中国化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以教义教规中国化为途径,以融通当代中华主流文化为内容,以造福国家民族福祉为目标,团结信教群众,最大限度地凝聚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王珍系中央社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教授)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2/07/14/0300079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