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大门敞开 倾听常在

发布时间:2023-08-21 来源: 陕西政协 作者:佚名

  □ 实习记者 冯倩楠 记者 赵婧 樊星
“社区水改费用谁来承担?”“水改的管子怎么走线?”8月2日,在渭南市华州区政协红岭社区委员工作室,区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自来水公司代表围坐一堂,你一言、我一语协商小区水改事宜。
“面对面了解群众诉求,寻求专业力量为群众解忧。”华州区政协经济和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君凤一句话点出委员工作室履职遵循的为民宗旨。
红岭社区建于2002年,现有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2340人。作为一个老旧小区,由于下水管道老化,出现堵塞、反味等问题,改造小区下水管被提上议事日程,列入今年社区“一年十件实事”清单。
如何让水改改到群众心坎里?红岭社区委员工作室聚焦民意,组织开展了这次“微协商”。
“管子从室内走有啥好处?让我们权衡一下。”楼栋长程德龙率先提问。
“走室内就完全看不到管道,比较美观,冬天还不存在防冻问题。”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解释道。
“座谈结束后找个时间,派居民代表实地去察看室内室外走线的区别。”当日参会的华州区政协委员张薇建议。
“水改的费用谁出?”楼栋长姜惠民代表居民提出最关心的改造费用问题。
“区财政补贴一部分,自来水公司承担一部分,小区居民再出一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回应。
后续维修由谁负责?水压问题能否解决?装水管会不会破坏家中墙体?……一问一答,大家在面对面协商讨论中,逐步对水改设想方案达成了初步共识。
“以前社区里遇到问题,大家没啥办法,只能通过投诉或拨打民生热线来解决。现在好了,政协把我们组织在一起,遇到问题有商有量,大家都挺满意的。”红岭社区居民谢平让坦言。
这场“微协商”的协商要点,被华州区政协委员曹莎在会议记录册上记录得十分详细。“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坐班’。每次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都像这样记录下来,能协调的协调,不能协调的向上反映。”曹莎说,除了水改问题,委员工作室还组织大家“微协商”过电改问题。
在城区社区成立委员工作室,是华州区政协将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早在该委员工作室成立之初,华州区政协就把“学习交流的新载体、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协商民主的新路径、团结联谊的新平台”作为工作室功能定位,提出要遵循“建、管、用”履职主线,对包括镇(街道)委员联络站提出了“有固定工作场所、有标识、有工作内容、有工作时间、有工作制度、有履职记录”的具体要求。
此外,华州区政协还细化制定了《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接待走访制度》《轮流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了“一档三簿”履职台账,要求抓实群众走访活动,收集民生诉求,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并做好报送工作。
以红岭社区委员工作室为例,每周三委员接待日,按照“大门常开、活动常态”要求,两名委员会“坐班”接待辖区群众来访,并进楼入户开展主动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并及时上报。
去年10月中旬,正值张薇、华蓉两位委员当值。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她们了解到,依据渭南市《关于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应该为社区工作者缴纳公积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落实。如何用好委员的话语权?
在今年华州区两会上,张薇、华蓉委员提交了《关于尽快建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交办后,7月份,委员们收到了华州区民政部门的办理回函。当月,第一笔公积金即打入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齐女士的专门账户。“今年是我作为社区专职人员的第十年,公积金缴纳上了,没了后顾之忧,干起工作更有劲了!”齐女士激动地说。
据了解,自去年8月成立以来,红岭社区委员工作室通过委员接待日和每月工作例会,共集中走访接待群众8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30余条,其中有8条反映问题就地得到协调解决。“政协不是权力机构,群众反映十件事,哪怕我们只能帮助推动两三件,只要实实在在做成了,与群众彼此间的信任就会不断加强。”张君凤说。
“可以自豪地说,委员工作室已成为新时代华州区政协在基层发挥政协职能、参与社会治理、展现委员风采的又一主阵地和履职新舞台。”华州区政协副主席杨志荣表示,将持续探索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把践行服务群众理念进一步向第一线延伸,让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彰显活力。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sxgz/541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