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向资源要效益 向科技要动力 ——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发布时间:2023-09-24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第一协商讨论组讨论现场

  

  第二协商讨论组讨论现场

  

  第三协商讨论组讨论现场

  

  编者按:9月20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举行分组协商讨论,3个协商讨论组分别围绕“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推进业态创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为充分展现常委、委员们的履职激情和建言质量,分别对3个协商讨论组以“侧记”的方式进行报道,全方位将各组协商讨论情况呈现给读者。

  第一协商讨论组

  打好资源优势牌 培育新材料产业

  ■记者钟颖文·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第一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

  云南发展的优势在资源、底气在资源,打好资源这张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大家一致认为,抓好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实现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国家光伏扶贫示范省份之一,云南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光伏电池片到光伏电站建设的全产业链。”省政协常委银康说,近年来,我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利用发展光伏绿色能源的契机推进乡村振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他建议,可以把单一的资源与产能配套相结合,通过“光伏+农业”等形式,多种方式入股光伏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同时,积极探索包括电价、补贴等激励性的政策支持手段,提振企业投资农村绿色能源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有机硅下游产品及衍生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电子电器、纺织、医疗器械等领域,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省政协常委朱党柱建议,要不断延伸有机硅产业链,打造具有竞争优势、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有机硅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加强园区建设,发挥聚集效应,进一步补链强基、延链扩容。

  省政协常委李英杰认为,目前,我省在电解铝产业方面已初具规模,但相关产业投产后产业链的延伸和转化还不到位,部分园区企业面临着用气成本高、建设用地紧缺、基础设施缺口大的问题。他建议,要加强调研,从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入手,帮助企业解决目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同时,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把资源变为精深加工的产品,切实做好资源经济大文章。

  省政协常委玉荣说,用电、用气保障是确保绿色铝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迫切需要,园区企业要加大马力生产,必须调动全省资源加以支持。他建议打造云南物流集散地,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破解绿色铝发展能源“困境”。

  “与国内先行发展地区相比,从发挥资源优势的角度看,我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还有不少差距。”省政协常委李劲松认为,在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我省仍存在发展规模偏小、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他建议,要坚定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的信心不动摇,加快相关项目审批,赢得发展主动。加大资源换产业力度,加大生态保护区科学论证力度,进一步统筹资源,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我省许多民间手工艺品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但其材料存在局限性,传承和发展存在一些困境。”孙鸿雁委员认为,发展云南资源经济,要把文旅产业、新材料、新工艺转换发展和文化保护、科技创新融合起来,推动民间工艺与先进材料融合创新发展,依托数字化手工艺和产业化手段,推动民间工艺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播,助力我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在目前我省已有的新材料产业中,马德委员比较关注钛产业的发展。他认为,目前我省在钛产业链条中存在着产业链链条短、上下游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钛资源优势没有体现出来。他建议,我省要加大力度打造钛产业链,坚持一盘棋思维,合理分配利用好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在资源开发中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省政协常委童书玮认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核心是盘活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他建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开展已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补齐短板,补强弱项,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在我省保有储量居全国前 10 位的铅、锌、锡、铜、铁等金属的开发利用,这些金属中伴生的10余种小金属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省政协常委杨桂红在调研中发现,受提取技术限制和资源分散不经济的影响,我省的小金属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她建议我省组建小金属利用战略联盟,加大小金属下游产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对小金属产业发展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小金属产业发展优势,有效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委员们一致认为,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我省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优势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等,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第二协商讨论组

  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成果转化

  ■记者李芳·文 王德华·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第二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主题进行协商讨论、议政建言。

  大家一致认为,云南正处于向资源要效益、向科技要动力的快速发展历史机遇期,但科技创新基础弱、底子薄的现状还没有彻底改变,科技创新成果不好转化、没地方转化、没钱转化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省政协常委李银峰说,他在调研中发现,云南凤庆产业园区成立了云南省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按市场化方式运营,建立以市场消费、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反向研发和“揭榜挂帅”机制,对接国内2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6个专家工作站入驻园区,吸纳13位院士专家参与科技研究,81项创新成果实现就地转化,成为产业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了核桃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建议省级层面在此类高原特色农业资源聚集的产业园区,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新型研发机构,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供需匹配、双向对接的高效服务平台。”李银峰认为,要支持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协同创新联盟,打造集交流互动、人才培育、资源汇集、信息共享的“政用产学研”一体化综合平台,携手攻关“卡脖子”技术,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促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长期以来,由于我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发展滞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科技创新对资源经济的整体支撑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全省资源高效利用和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常委丁仁展说,要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促进我省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丁仁展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我省绿色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文旅康养等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省、州(市)、县(市、区)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全省新型研发机构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科技创新需求明确,具有较强的市场化运作能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创新科技入滇机制,深化科技入滇内涵,结合我省资源经济发展需求,引入国内外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交叉性的高端科技资源,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与多元化”方式支持建立一批引领全省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

  长期研究铂资源的省政协常委李俊鹏认为,推进云南铂资源的循环利用已经迫在眉睫。要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铂族金属战略资源“自主回收、进口补充、战略储备”的动态调控体系,实现铂族金属战略资源的自主可控。“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统筹规划。”他建议,统筹规划贵金属战略资源绿色回收国家级研发、回收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进一步提高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利用率,弥补我国铂族金属矿产资源不足的短板。同时,规范和统一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市场流通,进一步提升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市场流通的“内循环”能力。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分组讨论会上,委员们一致认为,我省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企业“用不上”,企业技术难题又不愿解决或无力解决,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两张皮”,造成很多科技研发成果仅仅是发在期刊上、摆在实验室、锁在柜子里。

  针对这一问题,省政协常委李志强提出,要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梳理优势重点产业链,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明确创新联合体建设总体目标。同时,紧扣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细化科技领军企业的概念内涵和评定指标,选拔一批研发投入高、创新意愿强的科技企业“潜力股”。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是省委在深刻分析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省政协委员唐家华说,我省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转化机制创新,出台了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促进了全省科技成果的产出及转化落地。

  唐家华认为,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科技型成果转化市场主体。围绕“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注重培育或引进符合区域资源特点的优质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快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帮扶机制,实施创新环境提升行动,探索“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融资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提升激励型组织化的科研水平,加快完善帮扶型企业引进和培育工作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化水平。

  

  第三协商讨论组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打造文化特色名片

  ■记者刘娜文·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四次常委会议第三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推进业态创新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

  “目前,昆明市文旅产业发展还存在比较优势开发不足,特色鲜明度不高,精品项目数量不够,整合全省文旅资源力度不够等问题,但‘春城昆明’享誉世界,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是昆明突出的比较优势。”省政协常委边明社建议,应积极谋划发展“气候经济 ”,主动策划打响“中国避暑第一胜地”品牌,着力打造气候旅游特色产品,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东三省以及其他国内大中城市群的主要客源地实施靶向营销。同时,依托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毗邻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挖掘云南食疗药膳饮食文化,开发特色美食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周边国家商品保税展示展销中心建设,进一步发展周边国家特色商品消费,打造特色名片。

  “旅游业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亮丽名片,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是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省政协常委何雪峰建议,要着眼高质量发展,优化规划指引,强化统筹,健全完善并坚持好省级参与各州(市)重要旅游规划编制评审机制,做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全省规划的“篮子”、重点项目进入全省资金的“盘子”,工作亮点进入省领导的“本子”,确保全省重大旅游工作部署和措施统筹谋划,协调发力。文旅产品设计要在“咬住两头”上下功夫,一头咬住资源特色优势,做足特色,特别是民族优秀文化特性;一头咬住市场需求,研究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变化,努力提升传统产品品质,开发新业态旅游产品及服务。

  省政协常委陈翡敏认为,康养旅游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是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康养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她建议,根据云南自然资源、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制定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细化出台营商环境、人才引进等政策,尽快制定康养旅游行业的相关标准。聚焦环境、生活、科技、食品、医药、运动、文化、度假、研学等领域,统筹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助推康养旅游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同时,通过对外招大引强、对内扶持鼓励,引入知名旅游集团、养老机构、医疗器械企业等,培育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集养老、养生、养心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市场主体。

  “要开拓创新,融合更多元素到文旅产业中,让文旅产业能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省政协常委石云建议,要做好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分析,推出年轻人喜欢的“旅游+特色运动”“旅游+美食品尝”等“沉浸式”“体验式”旅游产品;在“旅游+养生”等内容上发力,大力发展旅居业,让文旅串联多业态融合,开拓文旅新模式;利用好各类特色物产资源(鲜花、咖啡、茶)和非遗资源(传统手工艺),与各类博物馆、艺术馆、教育机构加强联动,开发“旅游+科普”“旅游+研学”等旅游产品。

  省政协常委曹荣根认为,云南旅游市场在今年春节期间“满血复活”,但旅行社低价竞争、酒店“一房难求”等让游客产生负面评价。只有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游得放心舒心开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未来。要摒弃“赚快钱”的思想,树立“细服务”理念,遵循道德约束、市场规律和行业规范,以游客体验和需求为出发点,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做到精心服务、精细管理,杜绝强制消费、哄抬物价等行为;走出“大而全”模式,做好“小而精”特色,认真做好景区规划,避免盲目配套酒店、餐饮和商业等业态,逐步规范和调整各类“文旅+地产”模式,杜绝资本一哄而上抢占资源和圈地的现象,探索建立盘活和退出机制,因地制宜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结合不同景区的人文特色,打造“小而精”的文旅项目,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精致的文旅产品。

  委员们还建议,要发挥现有大型文旅集团的带动作用,有序引进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对省内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运营管理,由大型文旅企业牵头,更好地与国内相关平台对接,争取掌握赴滇旅游团队的定价主动权,从源头上杜绝低价团、零价团,有效整治不合理低价游行为;深度挖掘中小微企业在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等方面增长潜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文旅企业,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服务需求。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cwhy/27059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