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乘丝路东风 聚开放之势

发布时间:2023-10-09 来源: 陕西政协 作者:佚名

  □ 记者 满淑涵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贸易合作深入推进,让西安这座不靠海、不沿边的西北内陆城市,又一次站在了对外开放前沿。
紧抓时代机遇,西安如何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努力在强化内外开放联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做好先行示范?9月26日,西安市政协召开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围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展专题协商,与会人员深入交流、热烈讨论,共研发展命题。
此前,为了将情况摸得清、问题抓得准、建议提得实,西安市政协将协商议题分为五个子课题,分别由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承担,采取市内实地调研、外地考察、座谈交流、网络调查等形式,深入一线协商,广泛凝聚共识,通过扎实调查研究,提出了有见地、有分量、有前瞻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
细数发展成就,分析制约因素,西安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杨庆指出,目前,西安对外开放通道之间的壁垒还比较多,对外开放平台带动辐射能力尚有不足,构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够高,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较低,国际化法治化服务能力不足,制度体系对外开放水平不够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强化省市协同合作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对外向型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规范发展外贸优势产业,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政策集成创新,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度体系。”
《“十四五”西安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的提出,围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建设“一带一路”商贸物流中心和“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中心,加强制度体制创新,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把西安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参与国际循环的关键节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汇聚地,为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西安对外经贸合作处于‘发展质量向好,民企增长给力,一般贸易连涨,外资主体缓增,加工贸易衰减,进口吸纳乏力’不均衡不充分态势。”对比分析外经贸数据,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咸新区安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林认为,应深度研究各国贸易现状、流通模式和法律法规许可,组织学习海外仓模式和定义,精准引导企业发展国外海外仓建设,在适合的国家落地海外仓项目。
今年5月,我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让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倍提升。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文旅频频‘火爆出圈’,可将西安打造成为中亚旅游集散地,并联合中亚国家推出联合线路。”西安市政协常委、西安募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刚说,这是推动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成果的务实举措,也能够为招商引资夯实人文之基。
近期,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秦商大会、杨凌农高会等盛会在陕西连续举办,也为西安打开了多扇开放合作的机遇之门。
西安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肖争光认为,可以借鉴博鳌亚洲论坛经验,叫响永不落幕的会展品牌,根据发展需要设置小而专的课题,提前收集与会嘉宾的观点、诉求、建议等,侧重办会实效,突出人文交流。
西安市政协常委、浐灞管委会欧亚产业园主任宋彦佳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设计之都”。这为西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新机遇。“在欧亚经济论坛上,我们举办了设计之都推进西安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平行活动。当前,应进一步理顺有关部门职责关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落地。”
融入国家全新的对外开放格局,西安的视野更加广阔。
聚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水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沙清华建议,要以主导产业体系为参照,制定更加精准的人才标准,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举。此外,强化产才双向驱动,像产业链招商按图索骥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人才的“引育留用”提供便利化服务。
对外开放越深入越需要法治,外部发展环境越复杂越需要法治。
西安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兼职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副院长张书友认为,多元化法治人才供给是优化法治环境的重要一环。应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校法、校政合作的实质化运作,试点涉外法律专业硕士学位联合培养机制。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围绕教育国际化,西安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兼职副主任、西安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史建奎建议,应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研究开发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拓展综合实践课和选修课内容,推动本土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此外,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中小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中合理使用国际化元素,创设国际理解教育的生动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的国际化内涵。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sxgz/546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