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专题讨论综述之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第三专题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围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讨论。在他们看来,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发展转型和能源革命方面成绩显著,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仍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低碳转型,交出人民满意的“绿色答卷”。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低碳转型,能源先行。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显示,近10年来,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15.5%上升到2023年的25.9%;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向清洁低碳转型。
成绩的背后是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输变电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委员们表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需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表示,“当前,新能源产业为西北地区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是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新能源就地消纳面临诸多困难。”
尚勋武建议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加强规划协同,鼓励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试点,就近就地消纳绿电,促进企业用能绿色化、低碳化。
“同时,打造富有竞争力的零碳产业园。围绕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多能互补、清洁电能替代等,适度增加产能能耗指标,全面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总量控制有关政策。”尚勋武说。
全国政协常委钱锋建议要开展多介质能源供给协同调控,实现能源供给的转型和变革。研究风、光、热、生物质等多介质能源转换及传递环节的行为特性,探究能源转换过程模拟和仿真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现其全过程数字孪生,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胡刚则表示要聚焦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方式的转变,突破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攻关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继续引领面向碳中和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强化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攻关
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仅要注重清洁能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也必不可少。
“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再生资源利用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完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常委寿子琪在小组讨论会上表示。
寿子琪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主要再生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7.5亿吨,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亿吨,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3亿吨,分别较2012年提升了66.7%、50%和7.7倍。
寿子琪同时也坦言,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稳步迈向循环型社会,仍需要加快克服法规标准、产业技术、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广泛形成。
为此,他建议构建标准体系,同时理顺管理体系,加强工作协同。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与“双碳”目标行动方案协同及深度衔接。尤其是在科技赋能方面,要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和鼓励工业企业减废降碳技术应用,将工业企业减废降碳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讨论会上,委员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发电设备批量退役后的回收处理。“一方面要推动形成新能源行业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新能源发电组件寿命到期回收处理技术规范,加强风电设施、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的技术研发。同时更要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在补贴、减税等方面支持新能源发电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的项目,鼓励更多相关领域企业参与,形成完整的设备回收再利用产业链条。”委员们表示。
激发公众绿色消费活力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不仅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技术等方面着手,也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委员们表示。
全国政协常委蔡秀军调研中发现,目前推进低碳生活方式转型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在强化低碳理念上,品质生活体现不足;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比较单一,各类宣传还停留在传统生活方式的低碳改变,缺乏对低碳生活品牌的塑造;在培育生活方式上,公共服务供给和绿色产品认证不足等问题。
“在开展碳普惠行动上,数字应用普及不足。各地碳普惠小程序用户数远远不足,像浙江碳普惠作为领先全国的省级应用,用户数今年3月刚刚达到130万人,不到全省人口数的1/40。”蔡秀军说。
为此,蔡秀军建议以民生品牌为引领,推动公共服务“适绿化”。规范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完善对生活品的绿色认证,对目前并行使用的绿色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绿色建材认证体系进行整合优化,规范认证流程,统一技术尺度;加快制定体现全生命周期绿色性能的制造标准,推动绿色产品的本地化应用。
“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资源回收等绿色行为,量化为家庭碳积分;深挖碳积分回馈能力,激发低碳消费活力,释放绿色生活价值,创造公众对高品质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扩大碳普惠平台用户规模。”蔡秀军说。
委员们也同时建议用好线上线下各级各类宣传媒体,教育引导公众提升环保理念和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同。通过提供信息和指导,帮助人们在购物、用能、出行等日常生活中更多选择绿色消费,使“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每个公民的惯性思维和自觉行动。通过充分发挥公众个体在推动绿色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引领市场朝着绿色方向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bjzx.gov.cn/zxgz/qgzx/202311/t20231114_461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