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做强“文旅+”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全国政协“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侧记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 北京市政协 作者:佚名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重要抓手……”

  12月6日上午,全国政协机关,一场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正在进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同志座谈交流。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旅游是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各民族相互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渠道。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着力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一年多来,旅游业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虽然民族地区文旅产业优势突出,但是依然存在短板与不足。”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商联主席滕树静开门见山、直指问题。

  在她看来,当前,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创意融合有差距,非遗文化产品易同质,民族地区财力相对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文旅人才匮乏。

  她建议,国家层面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强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规范和监管,引进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专家型人才和基层一线急需的文保人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加快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积极培育发展“旅游+”系列新业态。

  全国政协委员、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政协副主席杜明燕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对民族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开发,旅游形式单一且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特色产业未能与乡村振兴产业资源有效衔接,生态红利尚未充分转化成经济红利和富民优势。

  新时代旅游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各族人民,通过“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科技”“+商贸”的协同融合发展,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应加强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杜明燕建议,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景区建设,讲好各民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方位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大力推进安边固边兴边、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积极助推民族地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探索形成了以“村BA”“村超”为代表的“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民族特色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擦亮了民族地区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招牌,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和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认为,当前“村BA”“村超”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规划,强化品牌塑造。

  “建议加快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胡国珍表示,希望从国家层面在政策支持、技术支持、民族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指导,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力争把“村BA”“村超”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同时,持续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帮助民族地区联手打造更多品质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典范、民族交融互嵌典范、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典范、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典范。

  “建议民族村寨在特色资源保护改造、民族生活体验沉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水平提升上,做好相关工作。”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表示。“各级相关政府应做好特色资源保护文章,让民族村寨吸引人;做好环境、设施优化文章,使村寨旅游便利人;做好田园生活体验、沉浸文章,以民俗风情感染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推动民族地区居民“走出去”开展旅游活动,可以达到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旅游与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民族文化旅游经营主体,建设一批边境旅游示范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游客对旅游线路的选择,除受短期的舆论热点和宣传影响之外,更取决于自身的文化兴趣和知识沉淀,这一点在民族文化旅游中尤为明显。”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副主任田苗建议将全民阅读和文旅融合统筹考虑,打造“阅读+旅游”互促发展新业态。同时,提升旅游线路中本真、活态资源比例,让游客从景区走进社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客户端编辑部编导曹楚表示,当前涉及少数民族宣传存在失焦现象,亟须中华民族共同体表达。因而,建议以多民族、多文化共存共荣为思考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指导,向下深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甘肃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厅长何效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徐锐军分别介绍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的情况。何效祖表示,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不够、配套服务不够、展示交流不够、传播弘扬不够等问题,推动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强烈、更牢固。徐锐军表示,新疆将培育一批示范景区,精心策划文旅项目、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印记宣传展示。用好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村镇,带动群众吃上旅游饭、拓宽致富路。

  “以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能够更直接地培育壮大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打牢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又能直接地推动各民族了解中华民族历史,领悟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蒋建国表示,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包括人民政协在内各部门共同的责任,民宗委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关注,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原文链接:http://www.bjzx.gov.cn/zxgz/qgzx/202312/t20231211_463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