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协会议 > 正文

协商议政出新出彩 凝聚共识有力有效 ——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 云南政协 作者:佚名

  编者按:12月12日,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美云南建设”为主题,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深入推进高原湖泊及重要水系保护治理”“着力补齐‘两污’治理短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5个分专题进行协商讨论。本版以“侧记”的形式全面呈现各分组协商讨论会场情况,以飨读者。

  

擦亮“高原明珠” 守护美丽家园

  ——第一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2023年12月14日

  

  ■记者刘玲玲·文 王德华·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第一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深入推进高原湖泊及重要水系保护治理”主题开展协商讨论、议政建言。省政协副主席张宽寿参加分组讨论。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大家一致认为,治水兴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高原湖泊及重要水系保护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污染、养殖业污染和农村人居环境造成的污染。”省政协常委李志强说,为深入实施“湖泊革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过程中现有种植结构与亩均收入不平衡矛盾日益突出问题,建议通过算清耕地总账,编制九大高原湖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适中目录,解决村庄“实用性”难题三步走,加快构建九大高原湖泊以发展规划为引领、空间规划为基础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省政协常委潘波认为,基础的环境信息是精准治污的重要前提和首要保障,很多环境风险事件发生以后的应急工作,因为缺少必要的基础信息,导致治理经费使用不到位、治理效果不理想。他建议,生态环境工作不能只看眼前,推进高原湖泊及重要水系保护治理要在生态环境基础信息积累上下功夫,要深厚积淀系统的、针对污染过程的探索性研究成果。

  省政协常委丁仁展建议,要不断深化高原湖泊及重要水系保护治理方面的生态督查实践,认真梳理和分析督查发现的重大生态问题,坚决惩治为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放水”的错误做法,引导监察队伍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制度长效化。

  “近年来,云南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狠抓九大高原湖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省政协常委杨昆认为,随着旅游业发展,滇池周边的村庄污染较严重。他建议,要牢牢守住“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这一底线,一体推进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的“三治一改善”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轻入河污染负荷,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处理或资源化利用。

  省政协常委贺昆认为,大家对湖泊保护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湖泊保护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他建议,要在依法治湖、完善机制体制方面着手,在法治轨道上从严从长精准施策。制定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护制度体系,明确高原湖泊和重要水系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和保护责任,为高原湖泊和重要水系提供法律支撑,从思想深处解决认识问题,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省政协常委高芬建议,要推动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合作与管理,加强跨区域河流与湖泊的协调治理,推动建立共同保护、共同管理机制,促进区域间的水资源协调利用和环境保护,让高原明珠更加璀璨夺目、永放光彩。

  “污水治理是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省政协常委银康建议,对污染治理型的高原湖泊,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通过控源截污、入湖河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建设、污染底泥清淤、生态补水等措施,持续降低湖水富营养化指标。

  

  

系统治理“两污” 提升城乡“颜值”

  ——第二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2023年12月14日

  

  ■记者蔡林燊文·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分组协商讨论会场,第二组围绕“着力补齐‘两污’治理短板”主题开展协商讨论。省政协副主席高峰参加分组讨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推动污水垃圾、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颜值”。

  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我省各地在“两污”治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治理起步晚、进展慢,目前“两法”治理仍是制约乡村振兴、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短板和难题。

  “我省牟定县、马关县两地在‘两污’治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所形成的经验模式为全省各地‘两污’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参考。”省政协常委熊朝康认为,既要积极吸纳、借鉴两地好的经验做法,也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综合施策、分类指导,一体推进“两污”治理。

  省政协常委高中建建议,对于农村“两污”治理,应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根据村庄的所处区位、人口聚集程度、地形地貌等具体情况,以资源化、生态化、可持续化为导向,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省政协常委普雁翔提出,推进“两污”治理要做好城乡统筹,坚持以城带乡、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全面理顺城乡“两污”治理体制机制,并加大农村“两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建成设施正常运行。

  “目前,我省各地的垃圾分类设施虽然已经建设并逐步完善,但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还较为薄弱,不会分、分不对的现象仍然突出。”省政协常委袁锐波建议,要加快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技术提升,引导公众支持理解垃圾分类工作,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并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广泛调动群众关注、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而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投放准确率。

  “在基层部分地区,由于排水设施缺失或利用率不高,导致排水不畅,雨污混流,不仅极大增加了污水处理量及资金成本,且不利于污水的合理收集和利用。”省政协常委杨桂红建议,要不断健全完善城乡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雨污分流管网全覆盖,不断提升城乡污水收集能力。

  省政协常委李广良提出,要准确分析、研究城市和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实际运用情况,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实施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治理举措,做到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同时,要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鼓励全民有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省政协常委田静提出,针对例如玻璃、陶瓷等难以降解的垃圾,一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探索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收集后再次创造,形成独特、美观的装饰品,以艺术的形式将垃圾变废为宝。

  “居民健康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省政协常委王欣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群众,要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群众关注、参与、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发展现代林业 促进林农增收

  ——第三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2023年12月14日

  

  ■记者刘娜文·图

  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第三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主题进行协商讨论、议政建言。省政协副主席李玛琳到会参加分组讨论。

  “发展现代林业是云南推进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座富矿,是壮大资源经济的一大领域。”省政协常委马英林说,云南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要坚持科学规划,大力培育林业资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创造条件。此外,要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努力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融共赢。

  “现代林业应该能够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等多种功能。”省政协常委兰骏认为,现代林业是一种高效林业,其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利用。

  兰骏说,云南作为中国四大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应该将发展现代林业跟碳汇密切联系起来。云南碳汇总量位居中国前列,是中国仅有的3个碳汇高于碳源的省(区)之一,而碳汇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路子,云南应该多举措提升绿色碳汇竞争力,与上海、湖北等省外环境交易、碳排放交易机构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要加强云南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碳汇方法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储备,创新健全碳汇监测计量核算机制,充分反映云南碳汇资源特点和应有价值,提升绿色碳汇竞争力。

  省政协常委吴静认为,要让公益林更好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生态康养和森林旅游产业等方面发挥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将被动保护森林资源变为主动保护。此外,现在云南很多地方都是卖原木材,要积极发展经济木材产业,进一步提升原木材料的经济价值。

  “林业产业化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提高林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致富的进程。”省政协常委赵金才认为,要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与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林农合作,鼓励和支持林地经营权入股合作、规范有序流转,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林权集中起来,提高林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

  省政协常委刘丽认为,“绿美云南”这张名片要向世界推广,需要文化艺术的助推。建议由省委宣传部主导,聚集各方力量、地方资源打造艺术精品,宣传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将其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

  常委们还表示,多年来,集体山林普遍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快速发展。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学习相关先进经验,深入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同时,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挖掘森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的潜力,创新“森林经营+产业发展”模式,抓好低产低效林改造,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禽等林产业,促进林产增值、林区发展、林农增收。

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绿色产业

  ——第四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2023年12月14日

  

  ■记者巩雅菲文·图

  “我们要坚定对环境保护的信心和决心,一方面,要看到我省各州(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努力和进步,另一方面,在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中要做到平衡,推动我省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第四专题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主题进行交流发言。省政协副主席李学林参加分组讨论。

  “绿色发展一直是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群众最想看到的也是保护和发展能够双向发力。” 省政协常委何雪峰率先发言。他建议,要持续用力,在保证政策稳定和措施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的投入。同时,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推动形成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为推动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何雪峰认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壮大和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需要克服的新问题,对此,要抓住绿色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让人民群众在绿色生产生活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绿色产业包括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及绿色服务。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个过程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省政协常委倪金乾在发言中说,环境保护背后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到目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他建议,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向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近些年,我省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中做了很多努力,也显现出许多成效,但在‘绿美云南’建设的路上,绿色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省政协常委胡剑荣在发言时说,在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贯彻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要以绿色为导向,让群众一同参与,并将这一理念深化于心,落实于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和美。

  如何让生态尽快恢复,让城市更绿?胡剑荣建议,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同时,还要将低碳、环保、可利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广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形成群众参与、各方负责、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云南是旅游大省,但外省游客谈到云南旅游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省政协常委成一农则从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谈了他的看法。

  成一农认为,丽江、大理等地的旅游资源带火了云南,但云南的其他特色旅游点却稍显逊色,主要原因是创新力度、宣传力度、包装力度不够。对此,他建议加大调研力度和宣传力度,从人文到自然,从创新到发展,邀请农业和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家,为云南特色地区做专题宣传策划,并邀请当地群众参与其中,提升云南本土风情对外省游客的吸引力。

  为打好“农文旅融合”牌,形成多业态融合发展局面,省政协常委汤萍建议,通过寻找能够展现云南文化内涵的特色景点,融合本土绿色产业,并注入乡村文化源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云南绿色文旅品牌,助力构建云南绿色发展新格局。

转变思想观念 倡导“低碳生活”

  ——第五分组协商讨论侧记

  2023年12月14日

  

  ■记者刘霞文·图

  在省政协十三届五次常委会议第五分组协商讨论会场,与会人员围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主题进行协商讨论,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省政协常委王全首先发言。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这场深刻革命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它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绿色发展的真谛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就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从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转变。

  接过话茬,省政协常委姚绍文说:“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就是要触及灵魂深处,促进每个人从意识到行为的深刻转变。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省政协常委戴彬说,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幕式上,王宁书记在致辞中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一种生态绿色的生活。生态绿色的生活是青山翠绿,碧波万顷;是万物共生,欣欣向荣;更是美好生活,心之所向。因此,“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就是云南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所展现的云南绿色发展转型的探索和实践,立足云南的独特生态优势,将绿色发展放置于对社会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乃至思想认知的整体提升上来考量,站在整个人类永续发展的角度和高度来谋划。通过不断健全绿色发展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等,构筑低碳、绿色、创新的产业结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是打造绿美云南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植根民族文化、主动强化人与自然联结的重要手段。

  “我特别赞同戴彬常委的观点,绿色生活方式是顺应人类和自然发展规律、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也是推进我省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绿色低碳理念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共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如跑步、乘坐公交车、爬楼梯等等。一个人养成良好的绿色生活方式可以影响带动周边的人,从而形成一种效应。”省政协常委金飞豹说。

  省政协常委金振辉认为,绿色生活方式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推动我省绿色生活方式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因此,要开展绿色生活方式专项行动,通过倡导群众使用绿色产品、参与绿色志愿服务,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人们在充分享受绿色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履行好应尽的义务,形成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

  

  

  

  


原文链接:http://www.ynzx.gov.cn/cwhy/271568.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