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创新实践 把握关键 提升协商议事实效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政协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乡村振兴工作重点、群众关心热点、社会治理难点,坚持问题导向,搭建协商平台,开展协商议事,有效发挥了协商议事助发展、惠民生、聚共识、促和谐的作用。

  突出协商主体的广泛性,夯实协商基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一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开展协商议事的基础条件是“众人参与”。在具体协商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和具体选题深化“三个再一些”的原则,即“参与协商人员再高一些、再深一些、再广一些”。以姜堰区政协开展的“两社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协商议事会为例,“再高一些”即邀请部分农业产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从宏观层面给予相应指导;“再深一些”即让更多群众参与,必要时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参与面,同时邀请部分先进地区的产业带头人分享成功经验;“再广一些”即相关利益方参与更广泛,邀请与合作社合作的上下游企业参与,如育苗基地、商超负责人等,从更广范围听取对“两社联动”发展的意见建议。

  突出协商选题的精准性,把好协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这一原则,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我们紧扣中心选题、强化问题导向、精准分析研判,科学确定全年协商议事课题。界别协商议事活动侧重于界别群众普遍关注、能够为决策层面建言献策的专业领域及相关问题;镇街协商议事活动侧重于上级党委政府重要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以及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等;村(社区)协商议事活动侧重于群众的实际困难、需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的相关问题等。以乡村生态振兴(人居环境)为例,基层群众更加关注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比如某条道路、某个河道等等,而区镇两级可能更加关注长远的、发展的方面,比如土地、规划、资金、管理等问题。如何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镇村两级将收集拟定协商议题的过程,转变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引导村民了解上级有关政策规定,不仅仅局限在面上泛泛而谈。

  突出协商过程的连贯性,规范协商程序。协商前充分调研,将调研作为一切协商议事活动的必要条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对于比较复杂的议题,必要时可开展商前座谈。协商中广开言路,协商议事过程遵循各方认可的程序和规则,鼓励道实情、讲真话、建诤言,保证各种合理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和适当采纳。协商后梳理分析,对协商过程中各方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形成协商成果。对于可以组织实施的,以书面材料报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后转相关部门,同时提炼出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对于需要中长期研究的,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等形式,形成协商成果,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参考。

  突出协商成果的实效性,健全协商机制。要健全完善民主协商督办机制,对协商成果中报经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并转相关部门实施的部分,政协通过定期组织委员开展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形式跟踪办理情况,推动协商成果落到实处。要健全完善民主协商评估机制,对协商建议中基层认为可操作性不强或难以推进的,组织对协商议题确定是否透明、参与主体是否合理、协商过程是否规范等进行重新评估、查漏补缺、举一反三,为后期更好开展民主协商夯实基础。要健全完善民主协商反馈机制,及时向群众反馈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等,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提供反馈渠道、形式及规则,形成有序运行的闭环。要健全完善协商文化培育机制,加强参与协商人员的学习培训,促进其更好运用协商规则、掌握沟通方法,同时加强协商文化建设,推进协商文化进企业、进单位、进镇街(园区)、进机关、进“两新”组织,在全区界别代表性人士集聚的区域(单位、系统),建设若干协商文化培育展示点,发挥其聚识引领、服务发展、宣传展示等功能,丰富宣传载体,面向社会展示和传播社会主义协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戴兆平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政协主席)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4/05/07/0300154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