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升级的结构性矛盾

发布时间:2024-05-16 来源: 天津市政协 作者:佚名

  进入发展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2.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3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5%。若2030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由2023年的45%左右提升到50%以上,预计将拉动至少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面对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掣肘,“先立后破”,重在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着的结构性矛盾。要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2013-2023年,全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年均增速为7.91%。适应趋势,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长期存在的投资与消费的某些结构性矛盾。

  短缺经济阶段,有多少投资就有多少增长,投资决定消费;消费新时代,消费潜力的释放对投资有决定性作用。缺乏消费基础的投资,其产出效益将持续下降。当前,投资与消费关系的突出矛盾是服务型消费的投资需求明显增大而服务业投资占比有所下降。例如,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2020年服务业投资占比为68.7%,到2023年占比下降到65.8%。从现实看,投资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大了服务型消费“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消费结构升级已对投资体制、投资结构优化提出现实而迫切的需求。消费为新投资创造空间。在传统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服务型消费投资空间仍然较大。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投资结构与政策调整,不是要不要加大投资,而是要寻求有效的投资空间;消费主导形成新的可持续性增长,不是要减少投资,而是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创造更大的新的投资空间。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能。摩根士丹利的《中国消费2030》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服务消费将超过商品消费,占比提升至52%,年均增长率为9.2%。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进程。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市场开放仍有相当大的空间。例如,2021年在22个服务贸易行业中,我国有12个行业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超过了OECD统计的50国限制指数平均值。这就需要加大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力度,以有效打通服务领域内外循环,进而形成以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活力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以服务贸易较快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14亿人服务型消费潜力的释放成为全球关注的大市场。以中欧经贸合作为例,2012-2022年中欧服务贸易规模从400亿欧元扩大到1130亿欧元,年均增长接近10个百分点。14亿人的消费结构升级已成为全球共享中国大市场的重点领域。

  主动适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要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与政策调整。例如,对不利于结构转型,尤其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某些政策予以调整;全面清理现有不利于消费释放的各类限购、限贷、限价等相关政策;整合支持消费的相关举措,着力解决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供需错位问题。由此,以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以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从现实情况看,能否拉动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突破。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深化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一是要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长期偏低,客观上制约了消费潜力的释放。2021年,我国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为61%,不仅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平均65%左右的水平,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5个百分点。要争取到2030年提升到55%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提升到50%左右。二是加大积极扩大就业的政策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质量。要高度重视发挥服务业对吸纳就业、激活就业的重要作用;要重视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体地位;要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相关社会政策与制度。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消费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公共消费既是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条件,也是居民安心消费的重要保障。要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力度,逐步提升财政在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支出比重,争取到2025年公共消费从2023年的37.70%提升到40%左右。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当前,我国总体上进入到工业化后期,但城市化水平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并由此形成消费结构升级的突出掣肘。因此,我们应以结构性改革破解城市与农村的结构性矛盾。

  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释放新生代,尤其是“90后”农民工的服务型消费需求,根本之策在于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尤其是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推动农民工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尽快改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如果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估计可以使新进入城市的人群人均消费水平提高20%左右。初步估计,若近3亿农民工真正进入城市、拥有完整的城市人口身份,其带来的增量消费需求有望超过12万亿元。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水平为0.72万元,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5.71%。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要真正落实社会保障的兜底功能和保障功能,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补偿标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高龄补贴标准等。

  未来5-1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呈现不断加快的大趋势。经济的确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的确定性;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形成消费主导的新增长模式。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将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潜能,实现可持续增长。

  [作者迟福林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www.tjszx.gov.cn/xxyd/system/2024/04/25/0300154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