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文化园地 > 正文

非常年代的外交干部短训班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 江西省政协 作者:佚名

  1972年,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破冰”,我国外交工作快速打开局面,并且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与世界各国建交的高峰,因此急需大批外交工作人员。但是,由于“文革”以来高校多年没有招生,当时会外语、懂外交的干部稀缺,严重影响了外交工作的开展。为了尽快解决这个矛盾,以应急需,外交部选定早已停课的外交学院,着手筹办干部外语短训班,并且开始调集教员。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外交部唯一直属、以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为宗旨的全国重点大学,有“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之誉。成立之初,周恩来亲自题写了校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担任首任院长。1956年新校舍建成后,迁入北京阜成门外展览馆路24号现址迄今。

  1969年初,停课后的外交学院全体教职员下放设在江西上高县的“外交部五七干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72年末,北京传来消息,外交学院教师们将陆续回京。笔者母亲是1973年元旦后第一批报到者之一。不过,当时的外交学院并没有恢复建制,教师们只能临时安置,但工作却必须立即进入状态。

  从当年我母亲的会议记录和备课日志中,可以一窥短训班的简略概况:

  1973年1月22日,星期一,农历腊月十九,英法西语教员全体第一次会议,听取第一期短训班情况介绍。

  外交部目前急需:1.翻译;2.使馆口头交涉(行政业务);3.调研。

  短训班分两种。一.会话班,要求经过半年培训能够用简单英语会话,能在使馆内进行简单交际、寒暄及对外交涉,能说完整句子,虽有发音、语法错误,但外国人能听懂。二.阅读班,要求经过半年培训能够看懂一般外电及简单评论。

  短训班要注意的原则:1.听、说、写、读有所侧重;2.结合外交业务、具体工作;3.大量实践。会话、阅读都是用于实践,教学方法也要采取大量实践。精讲多练,少讲语法理论,少举例子,少做单句练习;学阅读就要多练多看,学会话就得多听多说,练习方法要多样化。(语言不是词汇和语法的简单组合)

  编写教材要针对只有半年时间的特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要选些新的教材,如尼克松访华、联合国恢复中国席位、(某国)政变等。在老教材中选一些有历史意义的。

  口语教材10个单元:1.语法、问答句(结合外交事务);2.招待会、宴会餐桌上的用语;3.采购;4.交际寒暄;5.使馆接待;6.电话、礼宾;7.机场、订票等;8.事务性业务,银行、贸易等;9.综合性单元(对外交际结合对外政策);10.政治性的,就当前国际上几个重要问题的表态。

  阅读教材10个单元:1.中美问题;2.台湾问题;3.越南问题;4.苏美关系问题;5.联合国;6.中东问题;7.非洲首脑会议;8.政变;9.欧洲共同体;10.选择研究一个国家(如菲律宾)。

  会话多样化的练习方法:1.死记与活用结合,缺一不可;2.做没有准备的谈话;3.每星期一学员向教员汇报一周干了什么;4.每天教员和学员谈15分钟话;5.用录音机;6.辅助教材(英语900句);7.看电影,先录音、打印,再去看;8.小型演出,请学生自编,内容为使馆、机场用语等。

  阅读多样化的练习方法:1.每篇起码30页,教员讲一个半小时,其余时间均为学员自习,半精读;2.循环学习;3.课外大量泛读(英文电讯、英文参考消息、亚非国家报纸、把新闻编成材料给他们看)。

  阅读班分两种:一是出国搞调研,有时需要用口语;一是在国内,大部分搞调研。今后争取做到绝大部分学员出国,大量搞口头工作,故要求学员两个标准:一种是搞口头工作,看报纸生字连篇,但查字典能看报;一种是中文水平相当于大学水平,这样的人才能搞调研工作。

  有的学员要从ABC学起,时间需要长些,学一年之后即期满,以后到工作中去再提高。不要再学更长时间。已有一年程度的人,再学半年即可。学员来后先考一下,除按程度分班外,还要照顾到年龄。学口语的可以不搞阅读。

  缺点,分班程度不齐,一个班四个程度,教员忙,辅导少。学员水平不同,英、法、西语加起来不到百人。学员毕业后要求看懂亚非国家报纸,英美报刊散文等则不要求他们看懂。还有一个结合中美公报的台湾问题的单元可以考虑选用。教材编写要留有余地,国际问题单元容易过时,需要及时修改。选外电要经常改动,怪句、长句、生字、少用字稍稍改动。

  从上述记录中可见,当时选调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多数显然不高,而且培训完全是应急、突击式的,颇有“急用先学”的况味。这让那些大学教授们不得不“创新”适合现实要求的教学方法。记得母亲说,她教过的班,最少时只有三五个人,还都是大使级外交官夫人。她的任务是教她们日常用简单英语会话,教学方式是模拟社交场景“聊天”,使夫人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生活、交际用语,以应对出使任务。如此初级的“活学活用”虽属应急,却也有些“立竿见影”的效果。

  外交工作无小事,应急、突击式的短期培训终非长久之计。1977年10月26日,“文革”结束一年后,包括我母亲在内的35位教师联名请求恢复外交学院。

  1978年国务院第166号文件决定恢复外交学院,开始正式招生,陆续培养大批年轻外交人才。


原文链接:https://jxzx.jxnews.com.cn/system/2024/03/05/02041947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