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个协同” 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张涛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4年全省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创造性提出了“五个协同”的总体要求,即“协同推进扩大需求和优化供给,协同推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优势再造和补短强弱,协同推进用好国家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协同推进保障改善民生和防范化解风险”。“五个协同”是河南把握自身经济发展规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协同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推动供需良性互动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活动中的两个核心要素,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决定着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推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并催生新供给;同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满足现有需求并创造新需求,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以有效需求牵引和催生新供给。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把日常消费场景所涉及的常用消费品、企业运营车辆报废更新以及购买新能源汽车,都纳入“两新”支持范围,并加大补贴力度;制定促进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设各类首店、打造冰雪服务场景、增加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城市商业体系,加快建设郑州、洛阳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议打造许昌发展性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推进鹤壁、商丘、洛阳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持续提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洛邑古城等场景质量和服务,打造时尚消费打卡地;持续打造丹尼斯、正弘城、胖东来、新田360等商业标杆,提供独具魅力的购物和体验场所。开展“2025消费提振年”活动,接续举办新春消费季、夏日消费季、金秋消费季、冬润消费季等消费活动,推进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培育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消费品牌。
优化供给结构,以高质量供给满足现有需求和创造新需求。准确把握居民消费新变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瞄准有现实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如优质品牌商品,育幼养老、健康文化服务等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借助少林武术、陈氏太极、神都洛阳等IP,抢抓国家把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从144小时延长到240小时政策新机遇,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国际大型赛事、开发旅游精品线路等,为外国人打造便捷、舒心的“河南游”,吸引更多外国人来河南消费。
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持续完善消费市场监管体制,制定符合我省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强化市场监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网络消费市场监管体制,协同线上线下监管,加大网络经济和平台经济监管力度;建立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加快推进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商户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
协同推进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和新兴产业培育、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势领域锻长板、薄弱环节补短板,促进生产方式、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发生变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行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推动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与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金融、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各具特色且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抢滩占先发展未来产业。把握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趋势,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科研条件的差异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谋划未来产业发展蓝图,畅通数字技术研发、转化、应用渠道,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利用我省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优势,强化数字技术攻关,依靠关键数字技术突破形成先进技术优势,引领、推动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协同推进优势再造和补短强弱,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长期以来,河南在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内需规模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大规模深层次重构,先进生产要素加速流动、高效集聚,河南原有优势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我省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就要优势再造、补短强弱。
聚焦产业补短强弱,推动产业基础优势向现代产业体系优势转变。聚焦“六新”突破和“五链”耦合,加快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壮大本土创新企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瞄准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需求,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为抓手,以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为方向,开展“一转带三化”专项行动,推动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工艺、软件等优势再造,推动更多产业、产品、技术和基础元器件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聚焦交通物流补短强弱,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适应枢纽经济发展需求,推进“铁、公、空、水”协同发力,围绕高铁网络延展加密、公路优化提质、民航强枢增支、水运通江达海,持续推进“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完善航空流通设施、优化航线网络,畅通省际公路通道,持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枢纽承载设施建设,打造以郑州国际交通门户枢纽为核心、多节点支撑的枢纽体系,巩固提升枢纽发展能级,加快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新格局;培育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和临港产业,打造空港型产业基地和陆港型、临港型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聚焦供求适配补短强弱,推动内需规模优势向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优势转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内需主引擎作用,把实现供需协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我省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中高端供给能力,破解我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矛盾,以高质量供给满足现有消费需求;创新和发展消费方式,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社区团购等线上新型消费方式,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内需扩大,根据我省资源禀赋、技术基础和市场前景等,制定“两重”加力政策,指导不同县域根据基础条件来增加有效投资,防止出现重复建设、高端产业低端发展等问题。
协同推进用好国家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一揽子增量政策。要用好国家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把宏观政策红利转化为微观主体活力。
精准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围绕国家近期出台的宏观政策开展学习研讨,邀请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等领域专家精准解读政策,帮助相关部门人员理解政策的目标导向、深层次含义和潜在影响,特别是要明确国家政策主要目标取向是扩需求、稳增长和促就业。同时,加大宏观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群众和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并配合执行好政策。
以更大力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抢抓中央“两重”“两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整合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加强资金利用统筹,集中力量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点项目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产出效益。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和服务业新供给培育工程,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强化部门联动,成立工作小组、办公室等协调机构,在特定任务上加强协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防止出现政策执行中的空白、重叠和“中梗阻”等现象。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专项行动,解决企业政策获取渠道单一、知晓度不高、申报不及时等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各类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增强助企帮扶政策的穿透力和精准度。实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和效率,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优化收费公路政策,综合考量收费年限与建设成本,适度下调收费公路价格,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降低仓储和管理成本,推动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实施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强化执法监督,既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又要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亲商安商良好环境。
协同推进保障改善民生和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要保障改善民生,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在企业稳岗扩岗支持方面,及时梳理本地用工规模较大、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确定重点企业名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相关企业,及时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方面,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计划”“百万岗位护航计划”,持续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通过给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支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针对河南就业群体需求,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专项行动”“雨露计划招聘会”“直播带岗”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扩大就业增量。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织密织牢社会安全网。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社会保障事务跨地域通办、一网通办;健全和完善新业态就业人员、农民工、未就业年轻人、农村居民、城市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保水平;健全基本生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养老服务和医疗投入机制,减轻家庭育幼、教育、养老和医疗负担。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加大对特困人员的动态监测力度,主动排查、及时救助特困人员;提高生活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的补贴标准,强化主动发现、主动服务能力,推进“政策找人”,做到应补尽补、精准施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放宽大病救助条件,优化大病救助政策申请流程,扩大大病救助报销药品范围,提高大病救助比例,确保不发生“一人大病全家返贫”现象。发挥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作用,健全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事业的政策体系,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困难群体提供帮扶。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校长]
原文链接:https://www.hnzx.gov.cn/2024/12-25/43467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加入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
2025-01-07全国公安刑侦部门深入...
2025-01-06最高检召开专家学者座...
2025-01-03邓立军到四川建筑职业...
2025-01-02民盟宁夏区委会召开 ...
2024-12-31足够重视起来 切实行...
2024-12-31自治区政协围绕“激发...
2024-12-31刘宁出席年轻干部代表...
2024-12-31全区党员队伍建设工作...
2024-12-31
热门资讯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2020-05-14为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
2020-04-23中纪委最近一年至少5...
2020-11-16习近平勉励山西:早日...
2020-05-14无名烈士墓修缮整治一...
2020-05-14刚刚!最高检这样说:...
2021-01-07湖南省郴州市委政法委...
2020-05-14陕西省政协文史馆展品...
2020-04-23辽阳县人民检察院对程...
2021-04-27中央政法委:推进政法...
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