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当前所在: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智慧”赋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3-07-14 来源: 陕西政协 作者:佚名

  □ 铜川市政协
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2022年9月,铜川市政协围绕“以智慧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议题,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新区、耀州区、王益区,对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市公安局雪亮工程等13个点位开展调研,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借鉴西安市、咸阳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10月,组织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深入协商交流,提出对策建议,为助力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存在问题
(一)体制机制需完善。一是缺少常态化议事机构,智慧城市管理体制未理顺,行业主管部门权责不明晰,统筹协调机制尚未健全,政策支持、考核保障等不到位。二是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制度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尚未制定《铜川市“十四五”政务信息化规划》,2017年制定的《铜川市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方案》与全市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二)项目建设需整合。一是信息化系统分头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在《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执行以前,全市80%以上的信息化项目未明确要求立项审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2个部门部署建设及使用中省市信息化系统95个,市本级投资建成重点信息化项目14个,投资5.7亿元,在建及拟建信息化项目15个,概算投资1.6亿元,财政压力较大。二是政务信息化项目缺少统筹管理。各部门业务系统项目主功能不清晰、业务交叉,全市现有信息化系统中功能重合的近25%左右,部分单位信息化系统多而不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度和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目前建成的新型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陆续整合24家市级部门机房及硬件,但各部门原建数据中心(机房)搬迁集约进度较慢。建成的西北红色数据湖蓝光冷存储数据中心在视频监控、医疗影像等冷数据存储优势领域业务较少,存储容量仅占项目设计能力的10%左右。
(三)数据资源需共享。一是《铜川市市级部门数据共享资源目录》首批完成数据梳理的54个部门,有25个部门未完成数据汇聚接入,40%由于部门建设中开发平台及语言各不相同,系统互不兼容,数据融合难。二是各部门数据底子不清,内部数据目录不健全、更新不及时,部门间数据共享不够,对相关数据和信息多头采集、反复采集、非必要采集时有发生,基层工作负担较重。三是全市现有各类APP多达20余个,除“铜城办”、健康铜川、铜川人社等功能相对完善外,大部分APP下载用户少、使用频次低、数据更新慢,作用发挥不够。
(四)应用场景需拓展。一是规范化开发及标准化建设体系未建立。信息化系统开发部署平台及建设标准不统一,部分场景开发仅限于缴费、咨询、查询等简单功能。二是数据底座对场景建设支撑不足,城市基础数据库数据积累、资源共享、应用推广不足,重点领域专题数据库建设较慢,导致综合型联动应用场景开发难。三是服务场景界限梳理不清晰。各部门梳理应用场景工作不细致,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服务界限不清,移动端功能和场景搭建分散。
(五)技术人才需培养。一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目前在党政机关干部数字经济素养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科目,干部对全市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以及技术没有深入了解,应用不足。二是智慧建设人才缺乏。在智慧产业方面的领军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智慧城市专业知识、政府办事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欠缺,影响了信息化平台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对策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做好规划及政策保障。一是按照《陕西省大数据条例》《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要求,成立以数字铜川建设为核心,统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三大领域的专项协调机构,明确全市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牵头单位,理顺部门职能权责,建立健全市级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高效联动的合作机制。二是制定全市政务信息化规划,进一步完善《铜川市新型智慧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科学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二)合理配置资源,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一是统筹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尽快修订出台《铜川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后评估制度等。二是加强集约化管理,对全市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统计、核准,建立全市信息化项目库及总目录,进行资源整合,规避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三是由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全市云网、数据存储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各类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三)融合数据资源,构建共享交换体系。一是研究制定《铜川市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技术标准》《铜川市数据共享交换管理办法》等,加快建设全市数据融合共享交换平台。二是制定印发《铜川市党政机关数据管理专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部门内部数据收集更新、共享交换等工作。三是规范APP、小程序及政务服务平台开发,原则不再批准单独建设。依托“秦政通”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铜城办”APP,分别加强政务办公、政务服务、惠民服务三大板块功能整合贯通,逐步下架关停一批使用频率低、运营更新差的APP、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平台。
(四)结合发展实际,创新智能应用场景。一是由大数据管理部门牵头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统一技术平台建设。二是六大城市基础数据库牵头部门加快建立数据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大数据管理部门指导市级各部门建设各自业务专题数据库,支撑应用场景开发建设。三是探索挖掘大数据在预防和减少社会性安全事件、便民服务、教育教学、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场景,最终实现政务服务依托“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惠民服务、综合服务依托“铜城办”APP“一号通用”。
(五)多渠道培养,强化人才支撑保障。一是优选一批信息化项目作为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将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升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持续提高干部数字经济素养。二是建立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依托重大项目和工程,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在信息化产业发展方面的领军人才,通过退休返聘、项目合作、短期兼职、远程服务等“柔性引才”方式吸纳返乡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三是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同铜川职业技术学院、铜川大数据学院形成产教融合联盟,助力铜川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sxzx.gov.cn/sxgz/5370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